第一批90后已開始中風了,中風不再是老年?。?/p>
9 0后已成中風高發(fā)人群”,日前,這個微博話題再一次刺痛了90后脆弱的神經 。
畢竟,這不是90后的健康問題第一次上熱搜!
但是看到這條熱搜,網友滿臉問號:什么?我年紀輕輕就要中風了?這么慘?
而且總咬舌頭可能是中風前兆???說好的咬到舌頭只是嘴饞想吃肉呢......我年紀小你可別騙我!
中風,又叫腦卒中,在老年人中很常見。55 歲之后,每增加 10 歲,中風的風險會增加一倍。
而冬季,寒冷的刺激更容易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腦卒中的發(fā)生率和致死率,常在這個階段大大增加。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全球25歲以上人群中,大約有1/4的人一生中可能會患上中風。
發(fā)表于《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上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全球25歲以上人群中,大約有1/4的人一生中可能會患上中風。
報道截圖
其中,中國人的風險全球最高,高達39%。中風,是我國目前致死率最高的疾??!
該研究由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分校組織開展,他們利用《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報告》中1990年至2016年的數據,對25歲以上人群的中風風險進行研究,共涵蓋195個國家和地區(qū)。
分析結果顯示,就全球范圍而言,25歲以后出現中風的終生風險,從1990年的約23%上升到2016年的25%左右。
但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患病風險各有差異,最高的三個地區(qū)分別為東亞(38.8%)、中歐(31.7%)和東歐(31.6%),風險最低的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11.8%)。
而在各國家中,中國的總體風險最高,達39.3%,緊隨其后為拉脫維亞、羅馬尼亞、黑山和波黑。男性和女性的中風終生風險沒有明顯差別。
該研究領導者、華盛頓大學健康計量學教授格雷戈里·羅思博士說:“研究結果提醒我們,必須在更早的年齡預防中風和其他血管病。年輕人尤其要考慮長期健康風險,選擇健康生活方式?!?/p>
研究證實,我國人群中這個名叫“MTHFR”基因發(fā)生突變頻率非常高,這個基因突變會導致容易患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是引發(fā)中風的重要原因。
“MTHFR”基因突變在中國人群中的幾率高達25%,而在北美(美國、加拿大)及歐洲多個國家,卻只有約12%左右。原來是中國人的基因拖了后腿。
同時,我國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中約75%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而兩因素同時存在時可使中風發(fā)生風險增加12倍以上。
通過檢測PRKCH、MTHFR等基因位點,如基因檢測出有中風高風險,那么就可以針對性地進行預防和干預:如控制體重,進行規(guī)律的鍛煉,多吃蔬菜水果;控制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戒煙戒酒;還需要在日常體檢中特別注意同型半胱氨酸這個指標,如有升高,就要高度警惕。
目前科學家已經證實,有上百個基因與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有關系,因此做基因檢測,了解自己是否為高危人群,對中老年人的健康至關重要。
在美國基因檢測已非常普及,每年有800萬人主動進行基因檢測以進行健康管理和疾病預防。
當然,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是由先天的基因遺傳和后天的生活方式共同作用導致的。
當我們了解自己的基因后,再針對性地調整后天的生活習慣或環(huán)境,我們的健康才有備無患。
此外,當知道自己有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后,會格外加以關注,若有心腦血管疾病的前兆出現,如頭暈、眼睛發(fā)黑、走路不穩(wěn)等情況,就可采取干預,把發(fā)病風險和后果降到最低。
高危人群注意了,這三類人特別需要做基因檢測:
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不良習慣多的;
中年人,工作壓力大,飲食不健康,經常熬夜;
有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
當然,年輕人也非常需要基因檢測,越早知道自己的風險越早進行干預,我們的健康就越有保障。
上一篇:下一篇:
- 2019.05.17
- 同時患上3種癌癥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患癌本身就是讓人十分絕望痛苦的事,但是短短幾天時間卻被確診3種癌癥,這無疑是給患者宣告死亡...
- Read More
-
- 2019.04.28
- 384名員工體檢,35人查出癌前病變!原因竟是我們常吃的這個…
雖然也知道不能仗著年輕透支健康,但大部分人還是心懷僥幸地過著不健康的生活,敷最貴的面膜,熬...
- Read More
-